社會新聞
中學英語教學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1-12-14 點擊次數(shù):241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要“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仍然存在諸多局限,需要繼續(xù)重視和改進。只有對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才能更快更準確把握英語的語言本質(zhì)和思想內(nèi)涵,才能更準確學習和運用英語,從而大大提高英語教學中師生教、學的效率。因而,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訓練和提高學生語言水平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引導學生比較英、中兩種語言文化中常見的差異,從而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背景
了解文化知識是學習語言知識的關鍵。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語言受文化的深刻影響,又反映了某種文化的獨特之處。離開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們就很難理解某些詞語項目的意義。如:我國現(xiàn)行初中英語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星期的用法。有這么一道題: Which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 ? It is ____________. A. Tuesday B. Monday C. Sunday D. Friday.如果在教學中不加以說明,則大部分學生都會選B,因為按我們的習慣,星期一是每周的第一天,但在講英語的國家,卻將星期天即耶酥復活日,作為一周的第一天,故答案是C。又如:英語中的“Thanksgiving”,“Sandwich”等,都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的,僅僅知道表面意思是遠遠不夠的。再如“You are, indeed, a lucky dog”,按字面意思直譯就是“你是一條幸運的狗”。這在漢語中是一句諷刺人的話,因為,在中國人思維里,“狗”一般情況下是貶義詞,如用來指人時,一般指自己討厭的人??稍谟⒄Z中它的意思是“你真是一個幸運兒”。在西方社會,“dog”是家庭成員之一,人狗之間相處和睦?!癲og”在這兒指人,非但沒有罵人的意思,而且還是一種親昵的表示。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交際能力是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文化知識的教學,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是達到語言教學目標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由于起歷史發(fā)展的淵源不同,形成不同的人文環(huán)境,不同的生活習性和不同的語言行為表達方式,而作為一種語言的學習者,不能從思想上“身入其社會語言環(huán)境,感同身受”是難以達到語言學習的目標的,完成語言教學的目標便無從談起。
如何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1.日常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著重交際文化的導入,內(nèi)容包括介紹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英漢主流文化的差異,以及寒暄、打招呼、稱呼、打電話以及其他社交禮節(jié)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一個文化語言環(huán)境,能使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化驗異國的文化氛圍??梢酝ㄟ^收集和利用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獲得較為直接的文化知識,了解外國藝術、雕刻、建筑風格和風土人情。利用電影和電視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等各方面情況:各階層人們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樣的房子,如何與朋友交往,進行什么娛樂活動,什么節(jié)日對他們最重要,在節(jié)日如何慶祝,以及說話的表情、手勢等。如在西方文化中,人們通常用擁抱或接吻的方式向他人表示祝賀,而在大多數(shù)的東方國家里,人們是用握手的方式來向他人表示祝賀。又如在英美等國家,人們舉行葬禮時一般穿黑色禮服,表示莊重和對死者的哀悼;而在中國,人們多穿白戴孝表示對親人死者的懷念。在英美等國家,人們舉行婚禮時,新娘一定要穿白色,以示"純潔高貴",而中國的新娘一般多穿紅色,以示"吉祥幸福",更有趣的是"紅色"被英美國家的人們視為"罪惡"的象征。這樣富有情趣的對比觀察,有利于學生體驗和感受英語國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異的偏見,培養(yǎng)尊重他人的民族習慣,以期達到語言、情感上的溝通。此外,還可以組織英語角、英語知識講座、英語晚會等。這些做法無疑給學生提供很大的幫助。
2.語法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語法是語言表達方式的小結(jié),它揭示了連字成詞、組詞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規(guī)律。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各異。如要表達“我和我妻子”,不能說“I and my wife”,而應該說“My wife and I”,在英文看來似乎更尊重他人,而把自己放在他人之后。又如“welcome to ...”(歡迎你到...)一看到“歡迎你到”,很多的中國學生就會想起“welcome you to ...”,這個觀念似乎一直伴著很多中學生成長。西方人重理性和邏輯思維,中國重悟性和辯證思維。讓學生了解這種思維習慣上的文化差異,體會其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影響,對于更透徹地學習英語語法,減少Chinglish(中式英語)的錯誤是很有幫助的。
3.詞匯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詞是語句的基本結(jié)構(gòu)單位,是進行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詞匯教學不能為教詞匯而教詞匯,文化差異是詞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對中英文化差異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真正集領會到詞的涵義,知道詞的來源,并能正確運用所學到的詞匯進行交際,才能真正達到詞匯教學的目的。
4.廣泛閱讀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英語教材中有著豐富的閱讀材料,其中也包含了許多跨文化因素,這為開展跨文化教育創(chuàng)造了條件。但要真正理解所讀材料的內(nèi)容,不僅要掌握足夠的語言知識,還要了解一些說英語國家的風俗、文化、宗教等。這樣才能在閱讀中充分理解。在知識的拓展方面,教師應積極利用各種資源,搜集與話題有關的素材。例如,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強,血緣關系,親情倫理,在腦中根深蒂固,父母、子女始終一家人。哪怕成家立業(yè),另設門戶,和父母仍不分彼此,把贍養(yǎng)父母,侍奉父母,看作自己應盡的責任。美國人卻不同,子女一到成年,就會離巢而飛,父母不再撫養(yǎng)他們;而子女一旦獨立,對父母家的事,也不再理會,更休想贍養(yǎng)父母或幾代同堂了。
5.課堂交流或?qū)n}介紹
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國外文化方面的資料,如畫報、雜志、圖片等,研究不同國家人民的服飾、裝飾、發(fā)型等,使他們在這一過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然后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并講出自己的觀點。有時可以邀請中外有關專家以及曾經(jīng)留學或訪問過英語國家的人士作這方面的專題報告、系列講座等。也可以建議學生多讀國外有關游記、人口統(tǒng)計、民意調(diào)查、官方思想研究、時事評論等方面的書,從中了解文化。
6.閱讀文學作品由于文學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導致了不同的文學現(xiàn)象的發(fā)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學語言國家的文化,閱讀一定量的文學作品會有很大幫助,從中可以找到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和信息。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培養(yǎng),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以增強閱讀理解能力。
7.多渠道的跨文化教育廣開多種渠道、利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推薦他們?nèi)タ从⑽挠捌?如:走遍美國),看英文報紙等等。文化導入決不應是教師單方面的一味講解,很多時候應該讓學生親眼去看看,去感受體驗一番。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找機會與老外面對面交談,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又豐富了學習形式,使學生更順利地進行跨文化交際。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多聽美國之音special English里的“words and their stories”和BBC等專門為非英語國家初學者準備的一擋好節(jié)目,讓學生在真實感受中學習。
總之,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大面積地、全面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既是中國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是跨世紀中學英語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英語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不同民族由于地理、自然環(huán)境等種種因素的影響,其生活方式也不盡相同,因而文化帶有民族性;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文化是變化的而不是靜止的,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文化導入,重視文化之間的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正確運用語言。(合肥59中汪亞梅)
上海嘉大心肺復蘇模擬人網(wǎng)http://www.gopal.com.cn